|
酒,是人類文明的產(chǎn)物。喝酒,在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無論是節(jié)日歡慶、好友相聚,還是社交活動,幾乎是“無酒不成席”。喝酒時,進入體內(nèi)的酒精(乙醇)90%以上是通過肝臟進行代謝。肝臟里的乙醇脫氫酶(ADHs)會將酒精轉(zhuǎn)化為乙醛,乙醛脫氫酶(ALDH)會將乙醛轉(zhuǎn)化為乙酸,進而繼續(xù)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乙醇脫氫酶存在于絕大多數(shù)人體內(nèi),數(shù)量基本相等。而乙醛脫氫酶,不同人體內(nèi)的數(shù)量差異比較大,且缺乏乙醛脫氫酶的人比較多。乙醛脫氫酶的缺乏,使得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形式繼續(xù)留在體內(nèi)。一旦乙醛在體內(nèi)迅速增加,就會導致臉部的毛細血管擴張,臉就變紅了,其他的不良反應還包括惡心欲吐、頭疼,甚至昏迷不適等醉酒癥狀。 ALDH2即乙醛脫氫酶2基因,位于12號染色體(12q24.2),編碼乙醛脫氫酶和硝酸酯酶兩種異構(gòu)酶。ALDH2基因突變會導致乙醛脫氫酶等活性大大降低,造成酒精代謝物——乙醛的大量積累,從而引起過敏反應,即皮膚潮紅和發(fā)炎。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Science Advances 雜志發(fā)表研究論文,表明亞洲人常見的ALDH2基因突變,易導致喝酒臉紅。 全世界范圍內(nèi),大約有5.4億人存在ALDH2基因突變。而我們東亞人群,ALDH2基因突變的頻率更高(Journalof Biomedical Science (2016)23:80.)。ALDH2基因突變常發(fā)生在rs671:G > A ,從而產(chǎn)生3種基因型GG、GA和AA。不同ALDH2基因型對酒精的代謝能力差異很大(表1)。GG型是喝酒不臉紅的,AA型是喝酒臉紅的。 研究表明,ALDH2基因與酒精代謝、多種腫瘤及硝酸甘油療效密切相關,不同ALDH2基因型人群對酒精和硝酸甘油代謝存在明顯的差異。而更需要注意的是,攜帶這種基因突變的人,即使少量喝酒,也會導致其患胃癌風險大大增加! 過量飲酒帶來的危害被認為是遺傳和非遺傳危險因素之間復雜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據(jù)遺傳學家分析,亞洲紅臉癥的人是在人類進化中產(chǎn)生的保護性退化基因,它讓這人群不會酗酒,就能更好地學習、工作、養(yǎng)娃,所以“我臉紅,我驕傲!”。 少喝酒多吃菜,少酌為妙!勸君莫貪杯! 【參考資料】 1. http://discover.news.163.com/10/0131/09/5UBM08UC000125LI.html. 2.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19/eaav9778. 本文轉(zhuǎn)載自檢驗醫(yī)學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