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征 李慧 馬宇 單位: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wèi)生學院/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yī)院 檢驗科 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中,我們經常需要對細菌進行計數,測定細菌數量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細菌計數方法使用不同的計數單位。我們常見的細菌計數單位有個/ml、mcf、cfu/ml、ccu/ml,那這些計數單位的含義及所使用的計數方法,你都了解嗎? 1、個/ml 個/ml是指每毫升標本里面有多少個細菌。使用個/ml作為細菌計數單位的細菌計數方法是計數器法。 1.1細菌計數板:細菌計數板和血球計數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細菌計數板較薄,可以使用油鏡觀察;而血球計數板較厚,不能使用油鏡,計數板下部的細菌不易看清[1]。 取一定體積的樣品細菌懸液置于細菌計數板的計數池內,用顯微鏡觀察計數。由于計數池的容積是一定的(0.02mm3),因而根據計數器刻度內的細菌數,可計算樣品中的含菌數。本法簡便易行,可立即得出結果。菌體較大的酵母菌或霉菌孢子也可采用血球計數板進行計數。 1.2電子計數器:電子計數器的工作原理類似于血細胞分析儀,測定小孔中液體的電阻變化,小孔僅能通過一個細菌,當一個細菌通過這個小孔時,電阻明顯增加,形成一個脈沖,自動記錄在電子記錄裝置上[2]。該法測定結果較準確,但它只識別顆粒大小,而不能區(qū)分是否為細菌。因此,要求菌懸液中不含任何碎片。 2、mcf mcf是麥氏濁度單位。McFarland發(fā)明了一種用于微生物比濁的不同濁度的標準濁度管,具體的配制方法是根據硫酸和氯化鋇的比例來定的,有表可查[3]。0.5ml氯化鋇(1.17%)加入99.5ml硫酸(1%),所得溶液濁度即為0.5麥氏單位。0.5麥氏濃度菌液是臨床微生物藥敏實驗常用濃度,通常認為,如將配菌液濃度配成0.5麥氏比濁管時,相當于1.5×108細菌數/ml。使用mcf作為細菌計數單位的細菌計數方法是比濁法。 2.1麥氏比濁管:麥氏比濁管可以自己配制,也可購買商品化標準麥氏比濁管,將制備的菌懸液與0.5麥氏濁度的標準麥氏比濁管比較,濁度相同即為0.5麥氏濃度的菌液。該方法使用肉眼觀察濁度,誤差較大。 2.2麥氏比濁儀:麥氏比濁儀是一種采用麥氏比濁法的自動化分析儀器,以其靈敏、準確、快捷的優(yōu)點逐漸取代人工法成為細菌濁度測定的主要工具。麥氏比濁儀測量細菌溶液樣品并直接顯示麥氏單位濁度值,根據國際通用麥氏單位濁度值與細菌數的關系即可換算出細菌濃度[4]。比濁法簡便快捷,但只能檢測含有大量細菌的懸浮液,得出相對的細菌數目,對顏色太深的樣品,不能用此法測定。 2.3分光光度計:一般實驗室有分光光度計也可以測細菌懸液的濁度,根據美國CLSI(以前稱NCCLS)推薦的方法,將菌液調整至OD(625)值在0.08-0.13之間就相當于0.5麥氏濁度了[5]。但是,由于不同細菌折光率是不同的,所以這只是一種粗略的換算關系,只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使用麥氏比濁儀和分光光度計進行細菌計數的優(yōu)點是簡便、迅速,可以連續(xù)測定,適合于自動化檢測。但是,由于光密度或透光度除了受菌體濃度影響之外,還受細菌細胞大小、形態(tài)、培養(yǎng)液成分以及所采用的光波長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比濁法只是一種比較粗略的細菌總數測量方法。 3、cfu/ml cfu是菌落形成單位,是指由單個菌體或聚集成團的多個菌體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生長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稱為菌落形成單位,是計算細菌或霉菌數量的單位[6]。cfu/mL指的是每毫升樣品中含有的細菌菌落總數。菌落形成單位的計數方式與前兩種計數方式不同,前兩種方法會將活與死的細菌全部算入,但是cfu只計算活的細菌。使用cfu/mL作為細菌計數單位的細菌計數方法是平板菌落計數法(cfu法)。 平板菌落計數法:取一定容量的細菌懸液,制成幾個不同的10倍遞增稀釋液,然后從每個稀釋液中分別取出1ml置于滅菌平皿中與營養(yǎng)瓊脂培養(yǎng)基混合,在一定溫度下,培養(yǎng)一定時間后(一般為48小時),記錄每個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數量,依據稀釋倍數,計算出每ml原始樣品中所含細菌菌落總數[7]。此法靈敏度高,是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中最常用的活菌計數法。 4、ccu/ml ccu是顏色改變單位,以微生物在培養(yǎng)基中的代謝活力為指標,根據培養(yǎng)基顏色的改變來計數微生物數量的單位[8]。使用ccu/ml作為細菌計數單位的細菌計數方法為ccu法。 ccu法通常用于很小,用一般的比濁法無法計數的微生物,比如支原體等。因為支原體的液體培養(yǎng)物是完全透明的,呈現為清亮透明紅色,因此無法用比濁法來計數,由于支原體固體培養(yǎng)很困難,用cfu法也不容易計數,因此需要用特殊的計數方法,即CCU法。
下面以解脲脲原體為例,簡單介紹其操作[9]:
一般來說,比濁法和菌落計數法就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細菌的計數,但是對支原體這樣比較特殊的微生物,用CCU法比較合適。
臨床細菌計數方法很多,各種方法均有其優(yōu)缺點,也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在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中一般常用的是平板菌落計數法和比濁法。至于哪種方法比較適合你,得根據你的具體條件、檢驗目的而定。 【參考文獻】 [1] 韓翠翠.例析顯微鏡直接計數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6,33(01):32-34. [2]鄭萬強.細菌學培養(yǎng)的新進展[J].中國現代醫(yī)生,2009,47(30):6-7+29. [3]張彩萍. PCR-RFLP分析分枝桿菌Hsp65基因時三種凝膠電泳的比較研究及臨床應用[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9. [4]萬滔.基于麥氏比濁原理的細菌濁度分析儀校準方法探討[J].計量與測試技術,2018,45(07):117-119. [5]余柏增. 5種碳青霉烯酶基因多重PCR技術的建立及臨床應用[D].南方醫(yī)科大學,2020. [6]葛婷婷. 肝膿腫DWI改變及其大腸桿菌作用的相關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7. [7]徐蕾蕊,付溥博,汪琦,李丹,馬丹,陶文靖,曲連海,賈晨,曾靜.測試片法在食品菌落總數檢測中的應用研究[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1,12(02):472-478. [8]王玉梅,李爾華,曾靈風,劉艷,高尚先.人脲原體核酸檢測試劑盒國家參考品的制備[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4,27(08):1042-1047. [9]鄭冰潔. 生殖道支原體流行病學研究及BALB/c小鼠下生殖道感染模型建立[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4. 來源:檢驗醫(yī)學網 本文轉載自檢驗視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