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任振敏 單位 | 深圳市兒童醫(yī)院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我國是乙肝大國,孩子出生后都迫不及待想知道有沒有感染乙肝,尤其是對于患有乙肝的母親。那么,檢測的結果如何解讀,出生后什么時候適合檢測呢? 本文引用工作中遇到的實例并結合文獻,為臨床合理解釋新生兒HBV檢測結果提供理論依據(jù),希望能對初入臨床的兒科以及檢驗醫(yī)生解惑。 案例1 女,出生后立即接種疫苗,1h后抽血檢測乙肝五項,父母HBsAg(-),乙肝五項HBsAg(+) HBsAb( +) HBeAb( +) HBcAb( +),結果見圖1。HBVDNA定量結果陰性。 圖1 案例1乙肝五項結果 案例2 男,1月3天,母親大三陽,入院后急于知道乙肝是否阻斷,乙肝五項HBsAg(+) HBsAb( +) HBeAg( +) HBcAb( +)陽性,結果見圖2。HBVDNA定量結果顯示明顯的S曲線,但是低于最低檢出限,參考范圍<100IU,復查結果同第一次結果一致。 圖2 案例2乙肝五項結果 乙肝疫苗在我國早已經(jīng)納入計劃免疫,2019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 (1)對HBsAg陰性母親的新生兒,應在出生后12小時內(nèi)盡早接種10ug重組酵母乙肝疫苗,在1個月和6個月齡時分別接種第2和第3針乙肝疫苗; (2)對HBsAg陽性母親的新生兒,應在出生后12小時內(nèi)盡早接種10ug重組酵母乙肝疫苗,同時在不同部位注射100IU的免疫球蛋白,在1個月和6個月齡時分別接種第2和第3針乙肝疫苗。建議對HBsAg陽性母親所生兒童,于第三針接種疫苗后1-2個月進行HBsAg和抗-HBs檢測等[1]。 疫苗的接種大大降低了我國兒童乙肝病毒感染率,但有研究報道,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后能夠引發(fā)一過性HBsAg血癥[2-4]。王菊英等[5]研究發(fā)現(xiàn)1-7d 組新生兒 HBsAg陽性檢出率占 97.0% (96/99) ,HBV血清學模式主要以單項HBsAg( +) 為主,占比 62. 6% (62/99 ) ,其次為HBsAg( + )合并 HBsAb(+) ,占比 20.2% (20/99 ) ,HBsAg(+) HBsAb( +) HBeAb( +) HBcAb( +),占比6.1%(6/99),我們的案例1就是這種表現(xiàn)模式。除3例HBeAg ( +)者外,其余新生兒HBsAg定量測定均為低值水平。 HBsAg陽性母親的孩子,接種過乙肝疫苗后乙肝血清學標志物表現(xiàn)模式更是多樣,卞成蓉等研究顯示300例 HBsAg陽性產(chǎn)婦所生的300例新生兒乙肝血清學標志物表現(xiàn)模式多達13種[6]。 案例2母親大三陽,除了考慮接種疫苗后的一過性HBsAg血癥以外,可能還由于母血出血或者胎盤剝離等因素造成了孩子體內(nèi)短暫的病毒血癥,所以HBVDNA陽性,但是載量非常低,考慮到阻斷措施還未全部完成,建議全部完成1-2個月后復查。 所以不管是HBsAg陰性或陽性母親的孩子,出生后不要著急檢測HBsAg或HBVDNA。 乙肝疫苗接種后會產(chǎn)生一過性的表面抗原血癥,建議接種1-2個月后再檢測;如果母親是HBsAg陽性的新生兒,不管是乙肝五項還是HBV DNA定量檢測,都應該在阻斷措施全部完成1-2個月后進行。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2019, 046(006):423-446. [2]劉華,王穎智,沈云岳,等.乙肝疫苗接種后新生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一過性陽性的研究[J].檢驗醫(yī)學,2015, 30(11):1107-1112. [3]劉淑妍.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后對乙肝表面抗原檢測結果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9, 19(23):222-222. [4]馬麗亞,張忠廣.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對乙肝表面抗原即時檢測結果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 v.18(19):147. [5]王菊英,劉瑤瑤,李鋒.新生兒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確認及原因分析[J].中國免疫學雜志2020,36(11):1370-1373. [6]卞成蓉、劉超、宋英偉等.300例HBsAg陽性產(chǎn)婦對新生兒乙肝血清學模式和HBVDNA的影響及臨床意義[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20, v.27; No.169(11):17-21+26. 本文轉載自 作者 | 任振敏 單位 | 深圳市兒童醫(y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