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來源:華山感染 主動免疫是全球防控新冠疫情的基石。迄今為止,歐盟委員會已授權(quán)四種新冠疫苗上市,包括兩種mRNA疫苗和兩種腺病毒疫苗:mRNA疫苗 BNT162b2(Comirnaty,BioNTech,Germany)和 CX-024414(Moderna,Cambridge,USA);腺病毒疫苗ChAdOx1-S(Vaxzevria, AstraZeneca, Oxford, UK)和Ad26.Cov2.S(Janssen-Cilag International NV, Beerse, Belgium)。 mRNA 疫苗BNT162b2S 腺病毒疫苗ChAdOx1-S 目前,mRNA 疫苗和ChAdOx1-S疫苗接種遵循同源計劃(即順序給藥相同疫苗)。然而在接種ChAdOx1-S疫苗的人群中出現(xiàn)了罕見但嚴重的血栓形成并伴有血小板減少癥,這些不良反應導致一些歐洲國家修改了國家免疫策略。瑞典、法國、德國、挪威和丹麥等國家建議BNT162b2 作為 ChAdOx1-S接種人群的加強劑量給藥。雖然有動物模型實驗表明異源疫苗接種方案(即不同技術(shù)生產(chǎn)的疫苗混打)可產(chǎn)生強大的免疫反應,刺激特異性抗體滴度的顯著增加,但是尚無臨床異源疫苗接種相關(guān)的反應原性或免疫原性支持數(shù)據(jù)。 國際著名醫(yī)學期刊柳葉刀于2021年6月25日在線發(fā)表了一篇研究,本研究旨在評估第一針接種ChAdOx1-S疫苗第二針接種BNT162b2疫苗人群的免疫原性和反應原性,這是首個評估異源疫苗接種免疫原性和反應原性的臨床研究。 研究方法 該研究(CombiVacS)主要在西班牙五所大學附屬醫(yī)院進行,是一項多中心、開放標簽、隨機對照的II期研究,該研究已在EudraCT(2021-001978-37)和 ClinicalTrials.gov(NCT04860739)注冊,研究還在進行中。 研究招募對象為年齡在 18-60 歲、在篩查前 8-12 周接種單劑 ChAdOx1-S疫苗 且無 SARS-CoV-2 感染史的成年人。符合入選標準的人按照2:1被隨機分配到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人群將接種接受一次BNT162b2(0.3 mL),對照組無干預措施。通過收集研究對象的接種疫苗當天、第7天、第14天的不良反應事件和血標本,進行免疫原性和反應原性方面的評估。 研究主要結(jié)果是比較接種BNT162b2疫苗后14 天針對新冠病毒RBD和S抗原特異性抗體的差異,次要結(jié)果是采用假病毒中和試驗評估抗體功能,并使用干擾素-γ 免疫試驗評估細胞免疫反應。反應原性結(jié)果是評估接種BNT162b2后7天內(nèi)的局部和全身不良事件。 研究結(jié)果 在2021年4月24日至30日期間,在西班牙的五所大學附屬醫(yī)院共招募了 676 名符合入選標準的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44歲,382名(57%)為 女性,294名(43%)為男性。研究對象按照2:1隨機分配到干預組(n=450)或?qū)φ战M(n=226)。最后663(98%)名參與者(干預組441名,對照組222名)在第 14 天完成了研究。 圖1 研究流程圖 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異源疫苗接種第 14 天新冠病毒RBD特異性抗體滴度的幾何平均值在兩組之間有顯著性差異:干預組RBD特異性抗體平均為7756.68 BAU/mL(95% CI 7371.53-8161.96),對照組平均為99.84 BAU/mL(95% CI :76.93-129.59);干預組是對照組的77.69倍(95% CI 59.57-101.32)。另外,接種第 14 天新冠病毒S抗原特異性抗體的滴度在兩組之間也有顯著性差異:干預組S抗原特異性抗體平均為3684.87 BAU/mL(95% CI 3429.87-3958.83),對照組平均為101.2BAU/mL(95% CI :82.45–124.22);干預組是對照組的 36.41倍(95% CI 29.31–45.23;p<0·0001)。 圖2 干預組與對照組在混合接種疫苗D0、D7、D14天針對新冠病毒RBD抗體和S抗原抗體的對比(藍色為對照組,紅色為干預組) 研究通過假病毒中和試驗評估抗體功能的實驗發(fā)現(xiàn),在干預組中,96 名 (74%) 參與者在第 0 天沒有表現(xiàn)出或非常低的中和活性,129 名 (100%) 參與者在第 14 天表現(xiàn)出中和抗體,129 名參與者中有 126 名 (98%) 表現(xiàn)出高 (NT50>1:300 和 <1:1000) 或非常高 (NT50>1:1000) 的活性。干預組基線水平為41·84(95% CI 31.28-55.96),第14天水平為1905.69(1625.65-2233.98),干預組中和抗體的平均數(shù)較基線水平增加了 45 倍,而對照組中和抗體活性在第14天與基線相比無顯著差異。 圖 3 干預組與對照組在混合接種疫苗D0、D14天中和抗體活性對比(藍色為對照組,紅色為干預組) 在細胞免疫方面,該研究在 151 名研究對象(n=99 干預組,n=52 對照組)中評估了功能性S抗原特異性 T 細胞反應的動態(tài)變化。研究發(fā)現(xiàn),第 0 天干預組的 IFN-γ釋放值平均為129.63 pg/mL(95% CI 103.51-162.35),對照組 IFN-γ平均為 151.63 pg/mL(95% CI 114.09-201.53)。在異源疫苗接種第 14 天,干預組的 IFN-γ 產(chǎn)生顯著增加,平均為521.22 pg/mL(95% CI 422.44-643.09),而對照組IFN-γ 產(chǎn)生無明顯變化,平均為122.67 pg/ml(95% CI 88.55-169.95)。 圖4 干預組與對照組在混合接種疫苗D0、D14天 IFN-γ值釋放值對比(藍色為對照組,紅色為干預組) 反應原性分析基于干預組 448 名個體中征集的不良事件分析。最常見的全身反應包括頭痛(n=199 [44%])、肌痛(n=194 [43%])和不適(n=187 [42%]),其他相對少見的全身不良反應為發(fā)燒 (n=11 [2%])。局部不良反應最常見的包括注射部位疼痛(n=395 [88%])、硬結(jié)(n=159 [35%])和紅斑(n=139 [31%])。在干預組接種疫苗后 7 天內(nèi)報告的 1771 起不良事件中,大多數(shù)為輕度 (n=1210 [68%]) 或中度 (n=530 [30%]),并且是自限性的,沒有嚴重的不良事件的報告。 研究意義 該研究表明,在第一劑接種ChAdOx1-S疫苗的個體8-12周后予以第二劑接種BNT162b2疫苗后14 天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反應顯著增加,異源疫苗接種能夠極大程度增強疫苗接種效果,產(chǎn)生高滴度抗體。不過該研究只進行了單獨接種ChAdOx1-S疫苗和混合接種ChAdOx1-S+BNT162b2這兩組人群對比,并沒有與接種兩次BNT162b2疫苗或者接種兩次ChAdOx1-S疫苗的人群進行免疫反應的對比。該研究還在進行中;未來比較同源和異源疫苗接種的研究結(jié)果會陸續(xù)公布,可能會對疫苗接種策略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Immunogenicity and reactogenicity of BNT162b2 booster in ChAdOx1-S-primed participants (CombiVacS):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2 trial. Lancet. Published Online June 25, 2021 DOI: https://doi.org/10.1016/ S0140-6736(21)01420-3 本文轉(zhuǎn)載自檢驗醫(y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