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定向點金 金寶

本輪疫情波及17省份,全國中高風險區(qū)達144個,為常態(tài)化防控以來最多。
國家衛(wèi)健委新聞發(fā)言人米鋒4日表示,當前,全球疫情上升迅速,疫情輸入風險加大。
近期,多地機場、口岸、定點醫(yī)院陸續(xù)出現(xiàn)境外輸入關聯(lián)病例,并造成一定范圍擴散。
截至8月4日9時,有17個省份報告現(xiàn)有本土確診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全國現(xiàn)有中高風險地區(qū)144個,為常態(tài)化防控以來最多。
今年2月8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綜合組發(fā)布了《全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指南提出500萬人口以內的城市,應當在2天內完成全員核酸篩查檢測任務,必要時可通過。▍^(qū)、市)內統(tǒng)籌保障。5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應當在3-5天內完成全員核酸篩查檢測任務。
根據(jù)疫情實際,加強研判,第一時間科學劃定風險地區(qū)并動態(tài)調整,第一輪檢測可以全部采用10混1檢測技術,盡可能快速篩出感染人員。之后的全員核酸檢測篩查,可以按照重點人群和高風險地區(qū)單采檢測,中低風險地區(qū)混采檢測的方案進行。
混采檢測可以采取10混1或者5混1混采檢測技術。根據(jù)篩查結果綜合研判,確定篩查檢測輪次,必要時可對局部地區(qū)和重點人群采取多輪次篩查檢測。
10合1混采檢測(10-in-1 test)技術,是指將采集自10人的10支拭子集合于一個采集管中的方法。
適用于低風險人群新冠病毒核酸的普遍篩查
不適用于“中、高風險及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的檢測。
“中、高風險人群”:疫情發(fā)生時,居住或停留于當?shù)卣畡澐值摹爸酗L險地區(qū)”和“高風險地區(qū)”人群。
“重點人群”:為密切接觸者、境外入境人員、發(fā)熱門診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醫(yī)療機構工作人員、口岸檢疫和邊防檢查人員、監(jiān)所工作人員、社會福利養(yǎng)老機構工作人員。
采集管:外徑(14.8±0.2)mm,高度(100.5±0.4)mm
指示劑:推薦使用酚紅作為指示劑。
采集拭子:宜選用聚酯、尼龍等非棉質、非藻酸鈣材質的植絨拭子。
常用采集方法:口咽拭子
混合拭子:依照上述采集方法依次采集其余9支拭子,將完成采集的拭子放入同一采集管中,動作輕柔,避免氣溶膠產生。
連續(xù)采集10支拭子以后,旋緊管蓋,防止溢灑。如采集管內拭子不足10支,應做好特殊標記并記錄。
不能立即送檢的,應配備專門冰箱或冷藏箱保存,并做好標本接收、保存登記。
標本采集后24小時內可置于4℃保存。
近來國外有學者研究證實使用UTM、UTM-RT、ESwab、M4等多種病毒轉運培養(yǎng)基和生理鹽水保存標本,即使在室溫儲存一周仍然可以擴增出新型冠狀病毒RNA,短時間內運送標本是否需要冷藏條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樣本檢測
由于混采標本為10個拭子放在同一采集管中,相對空間狹小,檢測前必須進行充分震蕩,保證所有拭子采集到的上皮細胞充分洗脫,之后再進行核酸提取及擴增實驗。推薦選用包含針對新冠病毒開放讀碼框1ab(open reading frame 1ab,ORF1ab)和核殼蛋白(nucleocapsidprotein,N)基因區(qū)域的試劑。依據(jù)前期實驗結果,擴增試劑盒建議選擇有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帶有注冊文號,檢測限低、靈敏度高的檢測試劑盒。
2、檢測質控
為保證核酸提取和實驗室擴增過程質量,每批檢測均需要將質控品隨機放在臨床標本中,參與從提取到擴增的全過程。
其中至少需包括1份弱陽性質控品,可監(jiān)測實驗室能否檢出低病毒載量標本;2份陰性質控品(試劑盒自帶陰性質控品)和1份空白對照品(生理鹽水或焦碳酸二乙酯處理水),空白對照品應當開蓋放置在提取儀或操作臺面上過夜,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實驗室是否存在標本間的交叉污染及環(huán)境污染。
弱陽性質控品測定為陽性,陰性質控品全部測定為陰性,視為在控。如失控,不可出具檢測報告,應立即分析查找原因,必要時重新檢測標本。
- 檢測結果(檢出/陽性、未檢出/陰性)、方法學和檢出限等。
若結果處于灰區(qū),建議作為混采陽性結果進行復核。 - 當混采檢測結果為陽性、灰區(qū)或單個靶標陽性時,應通知相關部門對該混采管的10個受試者暫時單獨隔離,并重新采集單管拭子進行復核。
- 復核單管核酸檢測如均為陰性,則按照陰性結果回報。暫時隔離人員即解除隔離;如檢測結果為陽性,按程序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