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載自檢驗醫(yī)學網
核酸檢測到底咋工作?
“單陽結果幾率一般比較小!睆氖潞怂釞z測設備研發(fā)和產業(yè)化工作的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天隆科技創(chuàng)始人彭年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核酸檢測中,是用熒光來報告究竟是否陽性,不同顏色的熒光代表一個靶標,“單陽”意味著當時只有一種熒光進行了“報警”。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中,明確對新冠病毒樣本采集和檢測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進行了規(guī)定:實驗室進行核酸檢測的方法采用“實時熒光RT-PCR”方法檢測新冠病毒核酸。
那么,為什么新冠病毒的核酸一來,就能發(fā)熒光? 指南中指定了特殊的匹配“引物”,是針對新冠病毒基因組中特有基因設計的(選用兩種新冠病毒報告基因:開放讀碼框1ab和核殼蛋白)。引物就像“臥底”,去和“敵人”新冠病毒“對暗號”,一對上就激發(fā)熒光。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文件截圖 熒光微弱,為了避免誤測,熒光PCR設備通過實時監(jiān)測核酸擴增過程中目標熒光上升的曲線規(guī)律(被稱為Ct值),如果規(guī)律與標準品(新冠陽性)比對符合特征,就報告陽性。 兩個靶標,意味著在這個偵查體系中,派了兩個“臥底”。 “單陽”是不是報告錯了?
但從結果上看,“單陽”意味著兩個“臥底”給了截然不同的答案,一個陽性,一個陰性。 這個“分裂”的答案是不是因為檢測體系出了問題? 彭年才認為不太可能。他表示,針對自動化的核酸提取檢測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交叉污染、溫度邊緣效應、熒光檢測通道串擾等多個難題,國內的領頭企業(yè)和研發(fā)團隊已經研制出了具有核心專利的技術,也在美國、歐盟等獲得了專業(yè)認證。 在核酸檢測的質量控制方面,指南中規(guī)定,中國疾控中心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對省級疾控機構實驗室的質控考核,并同時提供全國新冠病毒實驗室檢測質控方案。在臨床標本檢測前,實驗室也會對核酸提取試劑、提取儀、擴增試劑、擴增儀等組成的檢測系統(tǒng)進行驗證才會使用。 具體到大規(guī)模人群篩查時,指南明確規(guī)定,一旦出現(xiàn)陽性結果,應對陽性標本采用另外1-2種更為靈敏的核酸檢測試劑對原始標本進行復核檢測,復核陽性方可報出。 可見,核酸檢測結果在技術與設備、實驗室考核、復核等方面有著“三保險”。 “單陽”是不是陽性? 單陽”究竟是不是核酸陽性,需要進一步的研究、驗證和專家共識。目前大多數(shù)廠家都已針對該情況,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即主要通過復檢的方案來最終確定樣本的陽性與否,進而提高檢測的準確性。 指南中也對“病例確認”做出規(guī)定:如果出現(xiàn)單個靶標陽性的檢測結果,則需要重新采樣,重新檢測。當兩種標本實時熒光RT-PCR同時出現(xiàn)單靶標陽性,或同種類型標本2次采樣檢測中均出現(xiàn)單個靶標陽性的檢測結果,可判定為陽性。
造成實驗室檢測單基因陽性的原因有哪些?
單基因陽性結果的出現(xiàn)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包括核酸提取方法、核酸提取純度、檢測樣本類型以及樣本取樣操作規(guī)范性以及實驗室污染等因素有關。 來源:科技日報、德安實驗診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