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丁香護士 ,作者張家萍
「老師,那我應該先抽哪個顏色的管子呢?」一位新入科的實習生問道。「交給你一個口訣:藍黑紅黃綠紫灰,如遇藍色在最前面先抽一個黃管!血液檢查是臨床最常用的檢驗項目之一,它可以反映機體各種功能及異常變化,為判斷病人病情進展以及治療疾病提供參考。當患者體檢時、術前術后復查、用藥后復查等都需要進行靜脈采血。靜脈采血是將穿刺針刺入患者靜脈血管,抽取適量靜脈血液用于檢測的常用侵入性醫(yī)療操作。采血每個步驟都可能影響標本質量,從而影響實驗室結果準確性,甚至導致診斷延誤,降低醫(yī)療質量。那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采血時如何正確給真空采血管排序?其次,查閱相關采血順序資料時發(fā)現(xiàn)有如下規(guī)定:另外,通過查閱國家衛(wèi)健委發(fā)布并于 2020 年 10 月 1 日實施的成年人靜脈血液標本采集的行業(yè)標準--《靜脈血液標本采集指南》發(fā)現(xiàn)標準中對于不同采血管的采集順序做了如下規(guī)定:注 1:用于分子檢測的采血管宜置于肝素抗凝采血管前采集,避免可能的肝素污染引起 PCR 反應受抑。
注 2:用于微量元素檢測的采血管宜充分考慮前置采血管中添加劑是否含有所檢測的微量元素,必要時單獨采集;不宜使用注射器采集。
綜上所述,通過查閱教材和國標指南不難發(fā)現(xiàn),兩版要求基本一致,采血管順序可以做如下總結:臨床上對于靜脈采血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一要避免微生物污染,二要規(guī)避因操作問題而影響檢驗結果。因此,靜脈采血時需嚴格按照無菌原則,最先采集血培養(yǎng)瓶;有添加劑的不能污染無添加劑的,以排除各種抗凝劑和添加劑的干擾,保證檢驗質量;含添加劑的也要區(qū)分,添加劑成分對其他實驗影響大的排在后面,其順序不能影響后面的實驗,凝血功能檢測要求較高,故藍頭管排在前面。目前部分醫(yī)院實行的標準是:血培養(yǎng)→藍→黑→紅→黃→綠→紫→灰;
若藍管為第一管時則采取先抽一黃管血,即黃(取一個黃管)→藍→黑→紅→黃(剩余的黃管)→綠→紫→灰。其實在使用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標本的過程中,采血管的順序爭議主要在于血凝學,其原因是穿刺過程中會造成血管內皮受損從而激活凝血因子。采血時間越長,激活的凝血因子就越多,從而造成血凝結果假值的可能性變高。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 靜脈血液標本采集指南:WS/T661-2020[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0.2、李小寒,尚少梅. 基礎護理學.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