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王彥平 丁弘 檢驗醫(yī)學網
作者:王彥平 丁弘
單位:天津市寶坻區(qū)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嬰幼兒消化不良,醫(yī)生常常要求檢測尿半乳糖,來協(xié)助診斷孩子是否“乳糖不耐受”。那乳糖不耐受到底是怎么回事兒?下面介紹一些相關問題。
乳糖是一種雙糖,分子式:C12H22O11。主要存在于哺乳動物的乳汁中。乳糖是小兒食用的最好糖類,主要有給人體提供能量,促進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鈣的吸收和腸道內乳酸菌生長的作用。

奶中的乳糖在小腸內受乳糖酶催化,水解為兩份單糖: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半乳糖是葡萄糖的差向異構體,和葡萄糖的分子式一樣,但第四位碳上的羥基方向不同。乳糖水解而成的葡萄糖和半乳糖都進入血液循環(huán)。葡萄糖被人體吸收利用,提供能量;而半乳糖則大部分在肝臟內轉化為葡萄糖,未被轉化的由尿路排出。乳糖不耐受是指某些人食用母乳或牛奶后,因乳糖酶缺乏或活性偏低,不能吸收其中的乳糖,而導致的一系列消化系統(tǒng)癥狀,一般出現于食用后的半小時至2小時內。乳糖不耐受多發(fā)生于嬰幼兒,是嬰幼兒非感染性腹瀉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體分泌乳糖酶的主要部位是小腸,當乳糖酶缺乏時,大量乳糖不能被分解而滯留于小腸,造成滲透壓升高。根據滲透平衡原理,腸道細胞內的水及小分子物質被吸入腸腔,使腸腔內的液體大量增加,造成腹瀉。未被消化的乳糖進入結腸后,被腸道菌群分解,產生乳酸、乙酸和氫氣,致使患兒大便呈稀糊狀、泡沫多,伴有腹脹、腸鳴等癥狀。乳糖不耐受有原發(fā)的,也有感染輪狀病毒后繼發(fā)的。檢驗方法有多種,其中尿半乳糖實驗無創(chuàng)傷,比較適合嬰幼兒。由以上可知,如果尿中半乳糖濃度低,就意味著血液中半乳糖含量低,可推知乳糖酶缺乏,導致乳糖不能順利水解。嬰幼兒用無乳糖奶粉或乳糖酶喂養(yǎng)可緩解癥狀,成人可少量多次食用乳制品。隨著患兒成長發(fā)育,也可能逐漸趨向正常。

牛奶蛋白過敏者在飲牛奶后會發(fā)生皮疹、腹瀉、便血等,但在停用牛奶和改用母乳后腹瀉即止;半乳糖血癥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病因在乳糖代謝的第二步——半乳糖不能順利轉化為葡萄糖,主要癥狀是嘔吐、腹瀉、低血糖(臨床上血糖指的是葡萄糖)、白內障和肝硬化。診斷乳糖不耐受需要與其它有關疾病相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