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載自 檢驗星空
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主要由T細胞和B細胞這兩種淋巴細胞產(chǎn)生防御作用。T細胞的作用是直接破壞或抑制;B細胞的作用是產(chǎn)生抗體。
抗體(Antibodies,Ab)是人體抵抗病原體感染的重要免疫應答效應產(chǎn)物。在接種疫苗或者自然感染后,人體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生成漿細胞,漿細胞產(chǎn)生抗體。抗體主要存在于血液等體液中,能與相應抗原特異性結合,起到防御作用。當身體處于正常狀態(tài)時,如果被細菌或病毒侵入,通過抗體的作用,這些病菌一般可以被及時消除。
這些免疫球蛋白由B細胞分泌,被免疫系統(tǒng)用來鑒別與中和外來物質(zhì)如細菌、病毒,其廣泛存在于人體血液中,及B細胞的細胞膜表面。
免疫球蛋白對于抵抗外來入侵的病原體或者異物等外來性的抗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正常參考值
IgM 0.5-2.6g/L
IgG 7.0-16.6g/L
IgA 0.7-3.5g/L
IgD 0.01-0.04g/L
IgE 0.001-0.009g/L
IgM為五聚體,是分子量最大的Ig,又稱巨球蛋白,半衰期5-10天。IgM不能通過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和粘膜表面。是接種疫苗或感染病原體后最先產(chǎn)生的高效抗體,是免疫反應中的先鋒部隊,對發(fā)現(xiàn)早期感染意義非常大。在個體發(fā)育過程和體液免疫應答中IgM均是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體蛋白,天然抗A與抗B血型凝集素、類風濕因子、冷凝集素等均屬于IgM抗體。
IgG是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它占總的免疫球蛋白的75%,是病原體感染后出現(xiàn)較晚的抗體,半衰期最長,為23天;是初級免疫應答中最持久、最重要的抗體,具有抗病毒、抗菌和抗毒素作用,在抗感染中起到主力作用。臨床上為增強免疫力使用的被動免疫藥物如注射用丙種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就是IgG;在搶救危重病毒感染患者時,輸入已經(jīng)患過該病患者的恢復期血漿也可起到一定的療效。
IgG增高:見于各種慢性感染.如結核病、麻風、放線菌病等;慢性肝病如慢性病毒性活動性肝炎、隱匿性肝硬化等;結締組織病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硬皮病、干燥綜合征等;IgG型多發(fā)性骨髓瘤、原發(fā)性單克隆丙種球蛋白血癥等;
IgG降低:見于各種先天性和獲得性無丙種球蛋白缺陷病、重鏈病、輕鏈病、腎病綜合征;使用免疫抑制劑(如環(huán)磷酰胺.皮質(zhì)激素等)和放射線照射、甲狀腺功能亢進、肌營養(yǎng)不良等。
IgA分為血清型和分泌型,血清型為單體,占血清免疫球蛋白總量的5%-25%,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分泌型為二聚體,主要分布在呼吸道粘膜、消化道粘膜和尿道粘膜等,以單體形式存在,是參與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體,相當于人體防御的第一道防線。分泌型IgA合成不足可能會引起新生兒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分泌型IgA不易被蛋白酶消化,故有強大防御病原微生物侵害的作用。嬰兒可從母乳中獲得IgA,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被動免疫。
IgD主要是扁桃體、脾等處的漿細胞產(chǎn)生,為單體分子,占血清Ig總量的1%,在血清中確切功能仍不清楚,其主要生理功能可能與防止免疫耐受及某些超敏反應有關;IgD可作為膜受體存在于B細胞表面,其作用可能是參與啟動B細胞產(chǎn)生抗體,正常人血清IgD濃度很低,平均約0.03毫克每毫升。半壽期很短B細胞表面的mIgD可作為B細胞分化發(fā)育成熟的標志。
IgE又稱反應素,在血清中的含量極低,對寄生蟲感染有重要作用,IgE可與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表面的FcεR結合。主要引起由IgE介導的過敏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