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隱球菌是隱球菌屬家族中主要致病病原菌,含5個血清型,包括A、B、C、D和AD型。它在免疫抑制患者中的感染發(fā)病率約為5%-10%,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感染率約為十萬分之一,可以感染人體的任何組織和臟器,最常見的部位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其次為肺部和皮膚。 墨汁涂片、真菌培養(yǎng)、隱球菌莢膜多糖抗原乳膠凝集試驗是常用的真菌學檢測方法。墨汁涂片可以早期、快速診斷隱球菌感染。真菌培養(yǎng)是確診隱球菌病的“金標準”。隱球菌莢膜多糖抗原乳膠凝集試驗對隱球菌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的診斷具有非常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1、 墨汁染色 腦脊液等標本離心取沉淀物或者挑取菌液1環(huán)涂于潔凈玻片上,然后加印度墨汁1環(huán),覆蓋玻片后鏡檢。陽性結果應為:有厚莢膜和有細胞核的出芽(圓形或卵圓形芽生孢子,孢子外有一寬厚的莢膜包裹,菌體透亮,莢膜可比菌體大1-3倍,菌體內有一個至幾個反光顆粒,即脂質顆粒)。 該法是診斷隱球菌感染直接而快速的檢測方法,但在發(fā)病的初期,墨汁染色鏡檢1~3次往往常呈陰性,需要反復多次檢查。據文獻報道,有病例在第6次腦脊液墨汁染色鏡檢才找到隱球菌。出現(xiàn)假陰性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發(fā)病早期病原學檢出率低;另一方面,隱球菌主要集中在腦膜或腦室脈絡叢肉芽腫細胞內,導致穿刺取樣的困難;同時培養(yǎng)時間的長短也影響陽性的檢出率,大多實驗室隱球菌培養(yǎng)一般是5天左右發(fā)報告,但有的隱球菌培養(yǎng)第10天左右才出現(xiàn)陽性,故易造成漏診。 2、真菌培養(yǎng) 新型隱球菌于25-37°C環(huán)境下均可生長,在SDA斜面瓊脂上,呈奶油色酵母菌落;SDA固體培養(yǎng)基(不能含會抑制隱球菌生長的放線酮)上菌落圖片呈球形或橢圓形,不同于念珠菌的卵圓形,很少見到菌絲。 3、隱球菌莢膜多糖抗原乳膠凝集試驗 利用免疫學方法,在乳膠顆粒上吸附隱球菌抗體,待檢樣本存在隱球菌莢膜多糖抗原時可發(fā)生特異性凝集反應。 該方法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在早期快速診斷中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培養(yǎng)法和鏡檢,但不可避免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存在。有文獻報道,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結節(jié)病、類風濕因子、巨球蛋白以及毛孢子菌屬、二氧化碳噬纖維菌屬和抗酸桿菌,均與新生隱球菌莢膜多糖抗原存在交叉抗原,引起假陽性;另一方面,操作過程中乳膠手套中的滑石粉、洗滌反應板中的清潔劑污染腦脊液標本,也可引起假陽性。而高濃度隱球菌抗原所致的鉤狀現(xiàn)象和體內未知非特異性蛋白對隱球菌抗原的掩蓋效應,卻能夠引起假陰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