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檢驗危急值報告流程及常見危急值處理方案 1、“危急值”是指當這種檢驗結果出現(xiàn)時,表明患者可能正處于有生命危險的邊緣狀態(tài),臨床醫(yī)生需要及時得到檢驗信息,迅速給予患者有效的干預措施或治療,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則就有可能出現(xiàn)嚴重后果,失去最佳搶救機會。 2、根據(jù)臨床工作需要,醫(yī)院建立危急值項目表,制定危急限值。并根據(jù)臨床需要定期修改,刪除或增加某些試驗項目,以適合于本院病人群體的需要。 3、檢驗科建立實驗室人員處理、復核確認和報告危急值及了解臨床對患者處理情況的制度及程序,并在《檢驗危急值結果登記本》上詳細記錄。記錄內(nèi)容包括,檢驗日期、患者姓名、病案號、科室床號、檢驗項目、檢驗結果、復查結果、臨床聯(lián)系人、聯(lián)系電話、聯(lián)系時間(具體到分鐘)、報告人等項目。 4、科室應建立危急值報告登記本,接到檢驗科電話的醫(yī)務人員應及時登記,登記內(nèi)容包括患者姓名、病案號、床號、檢驗項目、檢驗結果、復查結果、報告人、報告時間(具體到分鐘)?剖医拥轿<敝祱蟾鏁r,應立即通知臨床醫(yī)師并做好登記、簽字等。 5、臨床醫(yī)生接到危急值的電話報告后應及時識別,在半小時內(nèi)做出相應處理,并在病程記錄中詳細分析、記錄,并及時復查。若與臨床癥狀不符,要關注樣本的留取存在缺陷。如有需要、即應重留取標本進行復查。 6、臨床實驗室管理委員會應該定期檢查和總結“危急值報告”的工作,每年至少要有一次總結,重點是追蹤了解患者病情的變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報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報告”的持續(xù)改進的具體措施。 危急值報告流程圖
臨床常見危急值處理方案
1血小板 血小板低于30×10^9/L:血小板計數(shù)低于此值,可致自發(fā)性出血。若出血時間等于或長于15分鐘,和(或)已有出血,則應立即給予增加血小板的治療,同時要查明導致血小板降低的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1000×10^9/L高于此值常出現(xiàn)血栓,若此種血小板增多屬于非一過性的,則應給予抗血小板藥治療,并針對導致血小板增高的原發(fā)病進行治療。
2PT延長 常見原因:a)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纖維蛋白原缺乏;b)獲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繼發(fā)性/原發(fā)性纖維蛋白溶解功能亢進,嚴重肝病等;c)使用肝素,血循環(huán)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纖維蛋白原的抗體,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時間延長。
3APTT時間延長 先天性因子Ⅷ、Ⅸ、Ⅺ缺乏,如血友病甲、血友病乙、Ⅺ因子缺乏癥;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肝病、阻塞性黃疸、新生兒出血癥、腸道滅菌綜合征、吸收不良綜合征、使用阿司匹林、肝素等藥物;繼發(fā)性、原發(fā)性纖溶亢進、DIC;血循環(huán)中有抗凝物質(zhì),如抗因子Ⅷ抗體、狼瘡抗凝物質(zhì)等。
PT及APTT延長處理:根據(jù)病因行對癥處理,積極處理原發(fā)病,必要時可輸相應的凝血因子、冰凍血漿、血小板等。
4血糖 (1)血糖小于2.2mmol/L:
1、早期低血糖僅有出汗、心慌、乏力、饑餓等癥狀,神志清醒時,可給病人飲用糖水,或進食含糖較多的餅干或點心。
2、如病人神志已發(fā)生改變,應該用50%葡萄糖40-60ml靜脈注射,更嚴重時,可用10%萄萄糖持續(xù)靜脈滴注。
3、胰高血糖素的應用有條件可用胰高血糖素1mg肌內(nèi)注射,但胰高血糖素價格較高。需要注意的是,用拜糖平治療的病人如發(fā)生低血糖則需用葡萄糖口服或靜脈應用治療。
(2)血糖大于22.2 mmol/L:補液--先鹽后糖、先快后慢。
1、總量:按體重(kg)的10%估算,成人一般4~6L.
2、補液及胰島素--兩條靜脈通道:
A.補液:前4h:輸入總失水量的1/3~1/2;前12h:輸入總量的2/3;其余部分于24~28h內(nèi)補足。B.胰島素:NS 500ml+胰島素20u以4-6u/h即30-50滴/min的速度靜滴。
每小時復查血糖、尿酮體等,若血糖下降速度<1.2mmol/h,胰島素用量加倍;若血糖下降速度>6.1mmol /h,胰島素用量則減少1/3。
A.血糖降至13.9mmol/L時,改輸5% GS 500ml+胰島素12u以4-6u/h即50-80滴/min的速度靜滴(以1ml水=20滴計算); B. 血糖降至11.2mmol/L時,輸5% GS 500ml+胰島素8u以上述速度靜滴;C.降至8.4mmol/L左右時,輸5% GS 500ml+胰島素6u以上述速度靜滴。
5血鉀 (1)血鉀小于2.5mmol/L: 1.對造成低鉀血癥的病因積極處理。2.采取分次補鉀,邊治療邊觀察的方法。如病人有休克,應先輸給晶體液及膠體液,盡快恢復其血容量,待尿量恢復至40ml/h時再靜脈補鉀。
(2)血鉀高于6.2 mmol/L:高鉀血癥有導致病人心搏驟停的危險,因此已經(jīng)診斷應予以積極治療。首先停用一切含鉀的藥物或溶液。為降低血鉀濃度,可采取以下幾項措施:
使鉀離子轉入細胞內(nèi):1.輸入碳酸氫鈉溶液:先靜脈注射5%碳酸氫鈉溶液60-100ml,再靜脈滴注碳酸氫鈉溶液100-200ml;2.輸入葡萄糖溶液及胰島素:用25%葡萄糖溶液100-200ml,每5g糖加入正規(guī)胰島素1U,靜脈滴注;3.對于腎功能不全,不能輸液過多者,可用10%葡萄糖酸鈣100ml、11.2%乳酸鈉溶液50ml、25%葡萄糖溶液400ml,加入胰島素20U,作24小時緩慢靜脈滴入。
陽離子交換樹脂的應用:可口服,每次15g,每日4g。
透析療法:有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兩種。用于上述治療仍無法降低血鉀濃度時。
6血鈣 血鈣小于1.5mmol/L:首先應糾正導致低鈣血癥的原發(fā)疾病;為了緩解癥狀可用可用10%葡萄糖酸鈣10-20ml或5%氯化鈣10ml靜脈注射,必要時可8-12小時后再重復注射。
血鈣大于3.5mmol/L:首先要處理導致高鈣血癥的原發(fā)疾病,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骨轉移癌等,對于維生素D攝入過多導致的高鈣血癥應立即停藥。處理高鈣血癥的措施:
1.容量擴張:注射生理鹽水1000~2000ml,可使尿鈣排出增加,暫時使血鈣下降;但有心血管疾病者應注意容量負荷過多。
2.袢利尿劑:應用呋塞米20~40mg,每2~3小時注射一次,可快速阻斷鈉重吸收而導致排鈣增加;但應及時補充水分,否則可繼發(fā)血容量不足,反而誘使鈣在近端腎小管重吸收增加。
3.糖皮質(zhì)激素:可用潑尼松10~30mg/d口服,對肉芽腫性疾病、骨髓瘤等引起者特別有效。
4.細胞毒藥物,如光輝霉素:該藥能抑制骨細胞mRNA合成,從而阻斷骨骼重吸收。將25mg/kg置于5%葡萄糖水500ml中,靜脈注射3小時,注射后12小時內(nèi)血鈣可以下降,以后每3~7天重復。注射中應注意肝臟與造血系統(tǒng)的毒性反應。
5.降鈣素(鮭魚降鈣素或鰻魚降鈣素):一般采用4u/kg或50U皮下或肌內(nèi)注射,每12小時1次,對腫瘤性病變引起者效果好,注射前應作皮試。
6.血液透析:使用低鈣透析液進行透析,血鈣水平在透后2~3小時可以降低,但隨后可能會逐漸恢復到透析前水平,本法對于腎功能不全者尤為適用。
7.鈣敏感受體激動劑(西那卡塞):適用于各種高鈣血癥,原發(fā)和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不僅可以降低PTH,還可增加尿鈣排泄,降低血鈣水平。
8.甲狀旁腺切除術:適用于難控的原發(fā)性、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
7血鈉 (1)血鈉小于110mmol/L:重度低鈉出現(xiàn)休克者應先不足血容量,以改善微循環(huán)和組織器官的灌注,晶體液(復方乳酸氯化鈉溶液、等滲鹽水)和膠體溶液(羥乙基淀粉、右旋糖酐和血漿)都應該用。晶體液的用量要比膠體液用量大2-3倍。然后可靜脈滴注高滲鹽水(一般為5%氯化鈉溶液)200-300ml,盡快糾正血鈉過低。但輸注高滲鹽水時應嚴格控制滴速,每小時不應超過100-150ml.
(2)血鈉大于160mmol/L:首先針對導致高鈉血癥的病因治療很重要。對于無法口服的病人,可靜脈滴注5%葡萄糖溶液或低滲的0.45%氯化鈉溶液,補充已喪失的液體。所需補液量可先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估計喪失水量占體重的百分比。然后按每喪失體重的1%補液400-500ml計算。計算所得的補液量一般分在兩天內(nèi)補給。治療一天后應檢測全身情況及血鈉濃度,必要時可酌情調(diào)整次日的補給量。
8細菌培養(yǎng)陽性 應根據(jù)培養(yǎng)結果及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