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截至2020年末,各細分領域企業(yè)及主要產品分布情況。
(1)血液與體液檢驗產品的生產企業(yè)394家,其中:生產血細胞分析儀企業(yè)有32家、69款產品,質控和校準品企業(yè)合計17家、51款產品;生產尿液分析儀企業(yè)86家、149款產品,尿液檢測系統(tǒng)軟件企業(yè)8家、14款產品,試劑生產企業(yè)20家、21款產品,質控品/標準品生產企業(yè)14家、36款產品,對應耗材的生產企業(yè)57家、71款產品;生產糞便分析儀的企業(yè)17家、22款產品,糞便檢測系統(tǒng)軟件企業(yè)4家、5款產品,試劑獲證企業(yè)8家、13款產品;生產血栓彈力圖企業(yè)23家、33款產品,試劑獲證企業(yè)25家、90款產品;生產精液分析儀企業(yè)20家、21款產品,試劑獲證企業(yè)32家、58款產品;生產陰道分泌物分析儀企業(yè)9家、13款產品,試劑獲證企業(yè)6家、8款產品;生產血凝儀企業(yè)46家、75款產品,試劑獲證企業(yè)71家、144款產品。
(2)生產生化儀器、試劑的企業(yè)318家,其中:全自動生化分析儀101家企業(yè),合計213個產品;生產電解質分析儀企業(yè)26家、45款產品,試劑獲證企業(yè)28家、48款產品,對應標準品/質控品的生產企業(yè)15家、32款產品;生產血氣分析儀企業(yè)6家、7款產品;相配套試劑、耗材生產企業(yè)9家、19款產品;生產糖化血紅蛋白儀器企業(yè)32家。
(3)生產免疫診斷產品的企業(yè)355家。其中:全自動免疫分析儀生產企業(yè)11家,12款產品,試劑獲證企業(yè)55家,226款產品;生產化學發(fā)光儀器企業(yè)118家,204款產品,試劑生產企業(yè)193家、4452款產品;生產酶免分析儀器企業(yè)9家、14款產品,試劑生產企業(yè)57家、227款產品;生產流式細胞儀器企業(yè)16家、19款產品,試劑獲證企業(yè)12家,91款產品;生產血型分析儀的生產企業(yè)6家34款產品,試劑 22家企業(yè)126款產品。
(4)分子診斷產品的生產企業(yè)206家,其中:生產核酸提取儀器企業(yè)97家、309款產品,分子診斷試劑獲證企業(yè)98家、487款產品,生產PCR儀器33家企業(yè),39款產品,試劑企業(yè)132家,638款產品,相應軟件操作系統(tǒng)企業(yè)10家、14款產品。
(5)微生物診斷產品的生產企業(yè)102家,其中:生產微生物培養(yǎng)儀企業(yè)6家、6款產品,相應檢測系統(tǒng)生產企業(yè)17家、23款產品,試劑生產企業(yè)14家、28款產品,對應耗材生產企業(yè)15家企業(yè),73個產品。
(6)有POCT產品的生產企業(yè)324家,其中:生產免疫層析法分析儀30家企業(yè),38款產品。生產干化學法試紙、試紙條56家企業(yè),107款產品。生產血糖儀企業(yè)53家,101款產品。生產生物芯片分析儀企業(yè)30家,39款產品及微流控、膠體金、斑點、生物傳感等。
(7)國內有流水線的生產企業(yè)9家。
(8)質譜儀生產企業(yè)37家(含OEM)均為半自動,共計44個產品。預計全自動化的質譜分析儀有望在未來一兩年內上市。
(9)新冠產品相關情況:截至2021年6月29日,根據醫(yī)保商會出口資質白名單顯示,國內新冠檢測試劑盒獲得CE認證的企業(yè)562家;獲美國EUA認證的企業(yè)26家;獲德國BfarM特殊授權的企業(yè)21家;獲澳大利亞TGA認證的企業(yè)3家,獲丹麥DKMA特殊授權、奧地利BASG列名(企業(yè)自我承擔責任)、法國ANSM特殊授權的企業(yè)、荷蘭MINVWS特殊授權企業(yè)、英國MHRA特殊使用授權企業(yè)各2家;獲英國EUA特殊使用授權、葡萄牙Infarmed特殊授權的企業(yè)各1家;我國NMPA共批準59個新冠病毒檢測試劑,涉及43家生產企業(yè),這為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0)目前主營體外診斷上游原材料生產及供應鏈的企業(yè)387家,其中:專業(yè)主營上游原材料的生產企業(yè)102家,產品涵蓋了抗原抗體、酶(輔酶、酶底物)、微球、NC膜、光電倍增管、電磁閥、單光子計數模塊、進樣針、激光器、光柵、鞘流池、微流控芯片等等。這次疫情在上游原材料方面暴露出來的短板問題引起業(yè)界高度重視,此次納微成功上市股價高開10倍以上也說明了大家的共同認知和關切。瀚海新酶等企業(yè)在疫情期間第一時間及時研發(fā)生產出了抗疫產品急需的關鍵原材料蛋白酶K,在解決了國內急需的同時,還為國際企業(yè)解決了對蛋白酶K需求,創(chuàng)造了順勢增長的態(tài)勢。但是關鍵原材料仍是制約體外診斷產業(yè)發(fā)展和產能擴增的最關鍵問題。由于我國上游原材料起步較晚,再加上原料、工藝、品質和產能、國際物流等方面的問題,未來尚須付出很大的努力。我們的生產企業(yè)在產品的生產研發(fā)過程中,在所需的上游關鍵原材料方面,一定要做到自主可控,安全有效。